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一分快三全天稳定计划 > 新闻动态 > 产业融合加速建筑业深度脱碳

产业融合加速建筑业深度脱碳

发布日期:2025-07-05 18:01    点击次数:155

推动能源节约与碳减排必须聚焦关键领域。《2024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建筑建造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已占全国能源相关排放总量的45%以上。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建筑业正加速推进绿色化转型。

作为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载体,绿色建筑强调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低能耗、环境友好与健康宜居的高品质目标。在此背景下,“光伏+建筑”的模式应运而生,让建筑“自发自用”电力成为现实。这种深度集成的方式,在行业内被称为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已成为推动绿色建造的一项关键技术路径。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面对建筑领域巨大的减碳需求,以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正积极加速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通过提供安全可靠、建筑适配且高效发电的BIPV解决方案,它们正有力推动该技术从示范项目向更广泛的工商业及公共建筑规模化应用迈进。伴随这一进程,BIPV技术本身也持续加速迭代,其功能正由单一的发电向安全可靠、建筑友好、高效美观等多维度全面升级。绿色建筑产业化实践路径日益清晰。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报告》指出,2022年,全国建筑与建筑业建造能耗总量为24.2亿吨,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4.8%,其中:建筑业建造能耗12.3亿吨,建筑运行能耗11.9亿吨,分别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2.8%和22%。建筑与建筑业建造的碳排放总量为51.3亿吨二氧化碳,占到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48.3%,其中,建筑业建造碳排放28.2亿吨二氧化碳,建筑运行碳排放23.1亿吨二氧化碳,分别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26.6%和21.7%。

“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建筑行业深度脱碳迫在眉睫。建筑领域节能减碳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而建筑光伏一体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建筑减碳路径。从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陆续发布的建筑光伏一体化相关鼓励政策中就能明显看到这一趋势。”隆基绿能光建系统事业部总裁白忠学说。

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强力牵引下,BIPV政策支撑体系日益健全,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顶层设计方面,住建部《“十四五”绿色建筑发展规划》首次将BIPV明确列为重点发展方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并将其定位为培育低碳经济的新增长点。

地方配套政策随后迅速跟进,出台配套激励措施。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3个省市出台地方补贴政策。同时,通过设定具体装机目标、在绿色建筑评级中给予加分、提供税收优惠等多样化激励措施,着力推动BIPV项目落地。这种多层次、立体化的政策支持体系,显著加速了市场成熟度的提升和BIPV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进程。

万亿市场加速成型

政策驱动下,BIPV正开启万亿级市场新蓝海。

中泰证券指出,BIPV发展潜力巨大,行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初期。根据测算,2028年BIPV市场装机规模可达201.1吉瓦,对应BIPV组件空间可达9957亿元。

白忠学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每年仅工业建筑屋顶潜在可安装面积就达到7亿平方米至8亿平方米,除工业建筑外,还有大量的商业、公共、居住建筑,并且除了屋顶,还有立面、构筑物等诸多场景,市场空间极为广阔。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光伏和建筑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存在各种差异,如何实现深度融合?

光伏企业正在塑造新产业链格局和商业模式。领军企业通过跨领域协同加速生态融合。2022年,隆基绿能通过并购实现与森特股份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出了“双品牌”战略。2023年,天合光能牵手龙元建设,签署投资协议,确认并同意以龙元明筑作为双方在BIPV业务领域的核心合作平台,共同投资龙元明筑开展业务。

白忠学指出,国家绿建五大评估纬度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为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我们开发的解决方案主要围绕建筑友好、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美观舒适、经济收益等维度,这些恰好与绿色建筑相关理念相契合,也对应国家绿建的评估纬度。

“这样的产品从设计开始就充分考虑多种要素,并非简单地将发电设备附加于建筑之上。”白忠学举例说,“我们最新发布的隆基HiROOFS与建筑的结合采用可提供25年质保的无损柔性技术,能抗16级台风,系统达到A级防火。”

开放协同打造新生态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BIPV已超越技术概念,成为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核心要素。不过,从整体行业发展来看,BIPV仍处于相对初期阶段,要真正打开市场,实现普及,还需要提升认知、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生态的建设和发展。

白忠学表示,目前,市场对建筑光伏一体化的理解不一致,也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市场认知模糊。光伏与建筑在专业性、标准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以建筑安全性能为例,不同地区对防水、抗风等级要求不同,行业需一套兼顾建筑与光伏特性的标准化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明确参照,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应追求深度融合,不能因安装光伏而牺牲建筑的防护性、安全性和美观性。定义过于狭义或宽泛都不利于行业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在产业生态构建中,企业需以开放协同为基石,深度整合产业链资源。依托技术突破与全价值链协作能力,聚焦工商业等多元化应用场景,构建产业生态,共建智慧能源网络。

“生态合作上,我们秉持开放共赢理念,与产业链各方紧密协作。凭借技术创新与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共同打造精品电站。”白忠学说,“我们提出全球战略布局,计划通过覆盖重点城市、携手生态伙伴,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建筑与光伏的有效结合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审核:张鹏



下一篇:没有了